體制改革開啟新篇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 號)及相關配套文件相繼出臺,試點工作逐步開展,價格機制逐步完善,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市場主體逐步培育,電力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
簡政放權深入推進。取消和下放電力審批事項17 項,全面清理規范性文件,建立合法性審查制度,頒布或修改一大批電力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
組建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兩家特大型能源建設集團,主輔分離取得階段性進展。基本取消了縣級供電企業“代管體制”,基本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專欄1 “十二五”電力工業發展情況
(二)機遇與挑戰
電力工業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十二五”期間,電力供應由總體平衡、局部偏緊的狀態逐步轉向相對寬松、局部過剩。非化石電源快速發展的同時,部分地區棄風、棄光、棄水問題突出,“三北”地區風電消納困難,云南、四川兩省棄水嚴重。局部地區電網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尤其北方冬季采暖期調峰困難,進一步加劇了非化石能源消納矛盾。電力設備利用效率不高,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輸電系統利用率偏低,綜合線損率有待進一步降低。區域電網結構有待優化,輸電網穩定運行壓力大,安全風險增加。城鎮配電網供電可靠性有待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不足。電力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尚未建立,電力結構優化及轉型升級的調控政策亟待進一步加強。“十三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也是電力工業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我國電力供需總體寬松、環境資源約束不斷加強的新時期,電力工業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挑戰。
供應寬松常態化。“十三五”期間,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力轉換,節能意識增強,全社會用電增速明顯放緩。“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的發電設備逐步投入運行,局部地區電力供過于求,設備利用小時數偏低,電力系統整體利用效率下降。我國電力供應將進入持續寬松的新階段。
電源結構清潔化。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加強,氣候變化形勢日益嚴峻,生態與環保剛性約束進一步趨緊。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安徽卓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合肥市政務區白天鵝國際商務 中心10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