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實施電能替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立足能源清潔化發展和大氣污染防治,以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為抓手,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可再生能源占電力消費比重及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綜合考慮地區潛力空間、節能環保效益、財政支持能力、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交易等因素,因地制宜,分步實施,逐步擴大電能替代范圍,著力形成節能環保、便捷高效、技術可行、廣泛應用的新型電力消費市場。重點在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四個領域,推廣或試點電采暖、地能熱泵、工業電鍋爐(窯爐)、農業電排灌、船舶岸電、機場橋載設備、電蓄能調峰等。開展差別化試點探索,積極創新,實施一批試點示范項目。
2020 年,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消費總量約1.3 億噸標煤,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十二)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發展
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濟、經濟合理”的原則,以用戶居住地停車位、單位停車場、公交及出租車場站等配建的專用充電設施為主體,以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臨時停車位等配建的公共充電設施為輔助,以獨立占地的城市快充站、換電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為補充,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加大停車場與充電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力度。探索電動汽車充放電與電力系統互動,改善系統調峰能力。
到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 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 萬個,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全國超過500 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十三)推進集中供熱,逐步替代燃煤小鍋爐
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健康有序發展以集中供熱為前提的熱電聯產,不斷提高我國北方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大氣污染嚴重、區域熱電供需矛盾突出、熱源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保障城市居民和工業園區用熱需求。
綜合考慮地區電力、熱力需求和當地氣候、資源、環境條件,統籌協調城市或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供熱規劃、環境治理規劃和電力規劃等,按照“統一規劃、以熱定電、立足存量、結構優化、提高能效、環保優先”的基本原則,在優先利用已有熱源且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供熱能力的基礎上,通過配套支持政策重點鼓勵發展能效高、污染少的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同時,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與環境保護協調聯動,與關停小鍋爐和減少用煤量掛鉤,提高熱電聯產供熱范圍內小鍋爐的環保排放標準,加快小鍋爐關停。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區,因地制宜發展風電供暖、太陽能光熱電聯供、生物質熱電聯產等新能源供熱應用。
安徽卓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合肥市政務區白天鵝國際商務 中心1002室